欢迎光临同城信息网! 网站地图
广告投放请联系QQ:1016964448
平台首页 新闻资讯笑话大全健康养生同城生活便民服务同城供求本地黄页乡土风情情感天地杂七杂八
杂七杂八 http://www.tcxxw.com
枞阳县县志年鉴
发布时间:2023-6-3 7:49:43 点击:870



来源:枞阳县政府网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其县名由来,说法有三: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城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城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



 

 

沿革概述


 

现据史籍、志书及有关资料查考,将其沿革概述如下: 
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 
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为薛家岗、良渚文化领域,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石斧等工具。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属扬州之域。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封为宗子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先属楚,后属吴,又属越。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属楚。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属九江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初属魏,后属吴,属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营蒙城"遗址。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属庐江郡。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属豫州晋熙郡。 
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后侨置阴安县,属晋熙郡。 
南朝•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 
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废舒县,复枞阳县,置枞阳郡。属南豫州,后改属晋州。 
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废枞阳郡留县,属晋州晋熙郡。同时置阴安县。 
北朝•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名枞阳县,改属江州。 
北朝•北周(公元577年——公元581年),名枞阳县,属晋州晋熙郡。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属熙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初为同安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为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先归十国•吴;后隶十国•南唐及后周。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为桐城县,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政和五年(公元1111年)属德庆军。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为其东、南乡。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为桐城县。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改军为府,属安庆府,仍隶属淮南西路。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为桐城县,属安庆路总管府。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现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为桐城县,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为桐城县,民国3年(公元1914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公元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制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建国后大事记(1949-1989)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4日,桐庐县人民政府在白云区白石乡吴家祠堂山岗上召开数万人庆祝大会,盛况空前。
10月10日,县3J干部会议在项镇铺召开,历时3天,布置工作:(1)改革保甲制度,建立村政权;(2)在义津、白云区进行反霸试点;(3)调整行政区划,设枞阳、义津、白云、汤沟、陈湖、钱桥、破罡等7个区、36个乡、381个村和汤沟、枞阳两直属镇;(4)决定县政府由项镇铺迁往汤家沟。
是年,全县统计有93120户,486600人,土地59.46万亩。
12月1日,县诊疗所成立,县直机关及区乡干部医药费统一使用。
12月28日,县各界代表会议在汤沟镇首次召开,出席代表199人,列席37人。
是年,全县冬修完成土方978万立方米,发放土方粮食202万公斤。
是年,高甸初中并入四毅初中;菁华初中、鹞石初中并入浮山中学。
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五师围垦陈瑶湖和枫沙湖水域30平方公里,新建跑马堤,将陈瑶湖和枫沙湖分为两个水域,以垦殖种粮。
是年,水灾严重,灾民生活困难,政府组织生产自救,同时发放大量救济粮食。
1950年
春,黄镇由南京回到故乡枞阳探亲。
春,全县动员民工16万人兴修水利。至5月完成水利土方46万立方米,发放以工代赈粮58万公斤。
5月中旬,中共桐庐县委党训班在汤沟金家祠堂开学。
是月,华东医疗队来县协助县诊疗所开展种痘防疫工作,接种痘疫苗达11万余人。
6月1日,县裕华机器碾米厂在汤沟镇投产,职工24人。
6月16日,县委制定下半年整风工作计划,规定乡以上干部参加整风学习,目的是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是月,县安置淮北灾民185人。
是月,县和平签名运动委员会成立。
8月19日,县内开展减租减息宣传活动。
9月6日,县成立复员委员会,区、乡、村亦成立相应组织。
10月22日,县卫生院成立。
11月16日,县委制定土改工作计划,决定在全县分3批进行土改,第一批土改试点在官青、大新、七井、义军等乡进行,年底结束。12月20日,县区成立土改工作委员会,乡、村成立土改工作组。翌年1月15日,第二批土改工作在46个乡进行;3月1日在余下的乡进行,同时在已改过的乡进行土改复查(土整);7月,开始颁发土地证书;11月,土改工作全部结束。
11月25日,普济圩农场拨红杨圩荒田废地4万亩,让县移民垦种。是年,县内成立8个业余剧团,演出619场,观众达15万人次。
是年,破获国民党“国防部FAN共救国军皖中司令部"12股反动武装组织,收缴长枪27支、手榴弹15枚、子弹625发、大刀1把。
是年,中共中央救济总会副主任刘景范来枞阳视察。
是年,区、乡调整为12个区(汤沟、义津、陈湖、白云、枞阳、官桥、破罡、横埠、高甸、安凤、老洲、红杨)、142个乡、3个镇。
1951年
2月24日,桐庐县更名为湖东县。
春,汤沟区大新乡农民钱芳山、杨柳青组织了县第一个常年互助组。
4月15日,县农民协会、妇代会、青代会成立。
4月24日,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汤沟镇召开。
是月,第三野战军派100名水利测量员,帮助县制订水利治理规划。
是月,县兴修完成土方30余万立方米,发放以工代赈粮35万公斤。
是月,开展“抗美援朝”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支援“抗美援朝”捐款301亿元(旧人民币)、慰问袋10079条。
5月1日,县内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35万余人参加了和平签名运动。
9月,省赴朝慰问团成员郭崇毅来县向各界群众作报告,随之再次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活动,计捐人民币2.8亿元(旧人民币)。
9月,湖东县乡村师范学校创建,校址在汤家沟。是月,湖东县人民武装部成立。10月,各区成立武装部,隶属县人武部。
10月1日,长江客班小轮停靠县境大砥砱码头,单日上水,双日下水。
12月26日,县委召开干勤人员大会,宣布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即“三
反”)运动。翌年2月9日,再次动员干部积极参加“三反”运动,同时号召群众打“老虎”(即犯有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者)。2月29日,县委宣布“打小虎41只”。10月,“三反”运动结束。
是月底,县委召开了全县首届劳模大会。
1952年
元月11日,李则纲教授致函孙纪正县长,要求保护好私人藏书。
2月,县工商界开展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行贿、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偷工减料(即“五反”)运动。
3月21~23日,县召开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381人。
是月,党政机关干部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
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普济圩农建第五师,因坏人投毒,88人受害,经抢救脱险。
是月,县境第一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6月,铁铜乡群众送公粮过江时,因船超载溺死8人。
7月20日,县中学教师赴芜湖集中,参加思想改造学习。
7月22日,县委总结《关于改善乡村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意见》的经验,经中共安庆地委、安徽省委先后批转在全省范围内学习、贯彻。
是月,县农场培育岱字棉,亩产籽棉205公斤
汤沟至桂家坝公路修成通车,县第一辆货车(日产丰田牌)开始运营。
9月,县在枞阳镇召开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额达116.4亿元(旧人民币),参加交流会的有2万多人。
12月13日,动工兴建白荡闸,翌年10月竣工。
12月22日,湖东县人民剧团成立。
是月,县依据国家颁发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实行民兵制,并组织民兵基干团。
是年,全县小学实行五年制教育。
是年,江堤冬修,5.4万人次上堤,去沙取土,完成土方250万立方米。
1953年
元月7日,县“贯彻婚姻法委员会”成立,中共湖东县委书记苏枫任主任委员。
元月8日,县“爱国卫生委员会”成立。
元月20日,县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成立。
元月21日,国家公职人员从元月份享受公费医疗。
元月,县委开始发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3月钱常山、叶维方、刘彬侯、方光国等4人试办了4个初级社。县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同时培训办社干部。至翌年3月,全县组织起来的农户有52508户,占全县农户的45.3%;1955年底,全县办了92个社,入社农户96526户;1956年6月,全县98%的农户加入高级社;1957年,初级社全部转为高级社,计238个。
3月24日,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春季进行征兵工作,县有1498人应征入伍。
4月,县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据统计全县有小学426所,民办小学10所,教师1233人。
7月1日凌晨3:30,三兴圩劳改农场,因强排洪水与大新圩群众发生混斗,农场公安队一中队副指导员周文清等人,开枪打死农民高五九、饶金明2人,重伤2人,轻伤3人。地、县有关部门组织查处,经华东军法处负责人到枞阳核实后,周文清于7月8日ZHENG法。
8月15日,湖东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9月21~23日,普济圩农场与湖东、无为两县在省公安、农业、水利等厅、安庆专署、长江下游管理局等单位协调下,初步达成关于土地、水利、鱼场、草场等问题的协议。翌年4月13日,湖东县、无为县和普济圩农场三方代表会议在农场召开,进一步就水利、交通、土地、鱼、草等问题达成协议。11月12~16日,县委召开3J干部会,传达“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出席会议1396人。12月15日,县召开有关部门实行统购统销准备会议,会议决定设点和供应标准等问题。12月17日,县委就小岭、麒麟两区宣传不力,在完成统购统销任务中,干部作风粗暴,强迫命令,导致发生自杀事件通报全县。
是年,县体育代表队出席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蔡声和获男子成年组100米第二名(12秒4)。
1954年
1月24日,县委决定成立县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乡亦成立相应机构。
2月2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关于利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并决定成立“县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办公室”。
2月15日,县委转发地委《关于平息毛人水鬼谣言的紧急指示》,要求积极组织力量破案,防止谣言蔓延,以安定人心和社会秩序。
3月,全县第一次进行选民登记并选举代表。
4月13日,湖东县、无为县和普济圩农场三方代表会议在农场召开,进一步就水利、交通、土地、鱼、草等问题达成协议。
5月1日,湖东县第一届运动会在汤沟镇人民广场举行,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6月30日24时止,首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全县人口为505931人,男占51%,女占49%。
7月2日下午1时半,长江大堤老洲沙包段开始崩裂,4时溃破。县委立即作了书面检查,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报地委。县内除永登圩外82口大小民圩尽溃。桂家坝水位达
16.84米,40.3万亩农田被淹,14.5万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39.6万人,死34人,伤16人。因汤沟镇被洪水淹没,县委、县政府临时迁至义津镇。
7月25日,湖东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项镇铺召开,选举荣培先等8人出席省
人大代表。
7月,县陆续从外地调进粮食,至次年10月止,共调进粮食5.35万公斤,收到救灾款134万元、棉衣27432件、棉被3119床。
8月8日,县组织灾区8000人到青阳、贵池、铜陵等地开荒,生产自救。是年底共发放救灾款122万元。
9月25日,棉布实行计划供应,棉花实行统购。
10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湖东县人武部进行整编,改为湖东县兵役局。
10月28日,县委决定县址设在枞阳镇。
11月29日~12月3日,县3J干部会议召开,贯彻部署粮食“四定”、防汛、开荒生产、评模、整顿合作社、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等工作。
是年,县内开展水利兴修,完成土石方32万立方米,清除泥沙5000立方米。
是年,县境试种双季稻成功。
是年,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来枞阳视察工作。
是年,梳妆台闸建成。
1955年
2月22日至3月1日,县境全面发行新人民币(旧币1万元兑新币1元)。
2月24日,县41万人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反对使用原子武器。
3月15日,县召开3J扩干会,布置农业全面推广“三改”(改良品种、旱改水、一季改两季)工作。
4月,县政府在义津镇首次进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试点。
5月10日,县中医诊所成立。
7月1日,湖东县改名枞阳县。
8月,县贯彻国家颁布的《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
10月,桐(城)枞(阳)公路破土动工;1957年3月完工,“五一”通车。
11月5日,国务院赠送枞阳县7部收音机,县政府分别转赠陈洲区7个农业合作社。
11月23~29日,县3J干部会议在枞阳镇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三次会议精神,要求以正确的态度投身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去。
截止11月底,全县秋征入库粮10079142公斤,超额完成0.17%。
12月20日,县行政区划由15个区调整为9个区(钱桥、安凤、枞阳、陈湖、老洲、横埠、白云、汤沟、义津),枞阳、汤沟两镇不变。
是年,县内私人、集体认购公债74353元,实际入库47029元。
是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共逮捕反革命分子324人。
是年,县财政拨给小学修建费16.7万元,新建小学9所,扩建3所,维修120所。
是年,县水产公司销售鲜鱼66万公斤。
是年,县体育代表队出席安庆地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蔡声和等人获得优异成绩。
1956年
元月20日,枞阳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枞阳县工会联合会”成立。
3月,《枞阳报》报社成立,4月创刊;次年8月公开发行;1961年1月停刊。
是月,县人民广播站成立,12月19
日正式播音。
是月,湖东闸动工建造,5月竣工。
4月,县境破获“中国人民戡乱救国军革命行动委员会”反革命组织,逮捕骨干分子8名。
4月22日,县科学普及协会成立。
4月29日一5月3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
5月9日一11日,枞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
5月14日,县人民委员会制订12年农业远景规划。
是年,县内农业合作社有844个,其中高级社651个。
是年,县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小商贩以及个体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是年,县将178乡调整为82乡。
1957年
1月3~5日,枞阳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
3月22日,枞阳、无为和普济圩农场三方代表会议在省、地领导主持下召开,研究达成如下协议:(1)原普济圩农场经营管理的陈瑶湖划归枞阳县管理(产权仍属农场),原属枞阳县的元宝洲内河套,划归无为县管理。(2)由农场代管的长江沿岸的芦苇洲滩,以灰河口界石到江边为界,分别移交枞阳、无为水利部门管理。
4月,中央军委在幕旗山建立航标点。
7月3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的指示。
是年,县排球队获地区排球赛冠军、省排球赛亚军,在地区田径赛中获总分第一名;并培养国家等级运动员12名、国家3J排球裁判员2名;运动员金汉等获得五项第一名。
1958年
1月1日,全县四级干部会议在枞阳镇召开,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开始反右倾保守思想。
1月17日,县委批准县内统战对象3177人。
4月14~16日,县妇联会、保健站在枞阳镇联合举办了计划生育展览会。
5月8日,县山水泥厂建成投产。
5月29~31日,枞阳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
7月,钱桥区高丰圩浮夸亩产稻谷8000多公斤。是月,县内开展整风反右运动,次年2月底,县内干部、职工、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计467人;1962年甄别平反130人,1980年全部平反改正。
8月22日,中共枞阳县委农工部作出关于并社和试办人民公社的决定。
8月25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地委大办钢铁、大办机械工业会议精神。
是月,县马鞍山水库(中型)破土动工。1960年5月第一期工程结束,蓄水量为260万立方米。
是月,县冶金指挥部成立,县委书记康兆郁率3万多人赴岳西县炼钢铁。
9月26~28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枞阳镇召开。
是月,县实行了乡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
9月29日,县兵役局召开公社武装部长会议,部署全民皆兵工作。
10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普济圩农场划归枞阳县管理。1960年11月15日,交省公安厅管理。
10月25日,撤销区建制,全县成立10个人民公社。
10月29日,县委同意光辉人民公社实行社员基本生活费供给制的试行办法,并在全县推广。
是月,枞阳大闸动工兴建;次年9月竣工,10月1日正式启用;枞阳、怀宁、桐城3县30多万亩农田受益。
11月2日,县第一次清理积存零散文件8276卷,并编写目录,归入档案馆。
11月23日,抗美援朝志愿军代表团一行7人,来县参观访问。
12月31日,枞阳县获国务院“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枞阳县”和“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人民公社渔业大队”的奖状。
是年,杨湾万亩圩圈成。
是年,长江大堤殷家沟上、下堤段,崩岸1.13万米,县组织力量在黄泥山取石护岸,保护了江堤的安全。
是年,枞阳县钾肥厂建成投产。
1959年
1月27日,县150名青年去新疆,支援新疆建设。
2月18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来县视察工作。
3月19日,卫生系统3站(防疫站、保健站、血防站)、1院(县卫生院)合署办公。
5月23日,苏联专家什布可夫察看拔茅山铜矿。
6月25日,县档案资料馆成立。
是月,枞阳镇改名城关镇。
7月,枞阳县造船厂在芜湖江东船厂建造钢壳40马力柴油机轮船1艘,是为县制第一艘机动船。
9月12~15日,县男、女排球队在安庆地区排球对抗赛中双双夺魁。
11月2——4日,枞阳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是月,宋庆龄副主席为周潭小学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小主人”。
是年,县邮电系统实现了区区有总机、社社通电话、各大队均通邮的目标。
1960年
1月,县内确立人民公社一级财政。
2月17——20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4月15——17日,县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5月23日,黄岩省长来县视察。
是月,县直机关单位部分干部下放到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任职。
8月,县内形成医疗保健网,拥有病床1120多张,仅医治吸血虫病就达2.3万人。
9月8日,长凤、铁铜两条过江电话线架通。
10月14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来县视察。
是年,县境除江心洲外所有公社通车,公路总长366公里。
冬,解放军安庆军分区在汤沟公社召开民兵训练现场会,参加现场会的有安徽省军区、军分区机关及安庆地区各县人武部负责人共41人,民兵500余人。
是年,县建成各类型水库7座。
1961年
3月,“包产到户,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田在全县推广。
6月26日,县压缩城镇人口小组成立,共压缩城镇人口4.1万人,下放农村支援农业生产。
7月18日,“太平天国枞阳会议”遗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和“方以智墓”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中共枞阳县委整风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农村,清理“共产风”,退赔了部分“一平二调”的财物。
10月26日,县委按照上级规定,减免本年度农业税(公粮)392.5万公斤。
是年,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回故乡探亲、视察。
1962年
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枞阳县委第一书记康兆郁、县纪委书记刘世民,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1月16日,县委邀请本籍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史维岫等5人参观陈洲排灌站、马鞍山水库工地、井边铜矿、孙岗大队食堂。
2月24日,县召开烈属、军属、残废、复员、退伍军人模范代表大会。
5月8日,县委、县人委要求横埠、陈湖、汤沟、老洲4区在5月15日前堵死吴家嘴水口,各区组织力量按期完成了任务。
是月,县青少年男女队,参加安庆地区在贵池举办的篮球赛,男队获第一名。
6月,县内精简全民所有制职工2108人,下放城镇居民440人,支援农业。
9月,铁铜公社从城关镇分出,直属于县;汤沟镇和大新公社分开,隶属汤沟区;两镇的商业大队改为街道委员会。
11月26日,县召开改正责任田干部会议,停止执行“责任田”政策,并批判“单干风”。
12月20日,枞阳县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集市贸易管理试行办法》。
1963年
1月9~12日,枞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3月26日,全县优秀民办教师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5月,县施湾、鹿狮大队与无为牛埠、昆山、汪田等地发生竹木、水利纠纷,均由省政府主持协议解决。
6月7日,县召开老年知识分子会议,名曰“神仙会”。
10月6~10日,枞阳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10月6~10日,政协枞阳县第二届委员会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11月4日,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与文教局合并办公。
11月10日,县人民委员会公布浮山、石屋寺、白云崖、射蛟台、渡江烈士墓、鲁生烈士墓、姚鼐墓、姚康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枞阳师范、枞阳卫校、枞阳农校停办。
是年,恢复9个区,划分为45个公社、2个镇,下辖279个生产大队。
1964年
1月16日,黄岩省长来县视察。
3月27日一4月22日,县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74559人。
6月20日,省批复《无为、枞阳两县关于解决民权、周潭两公社大嘴头湖滩地纠纷问题的协议》。
10月,地、县联合调查钱桥区土纺土织(利用破旧棉絮作原料,通过人工浆洗、纺纱,再织成布匹)情况,手工操作生产布匹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
1965年
2月26日,县拨款4万元,筹建夏家嘴公路大桥。
11月,省国防工办、安庆电力局、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城关镇建1座35千伏安的6511变电所。次年12月开工兴建,1969年7月竣工。
12月,县消防队成立,配消防车3部。
是年,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齐柴谦率员来枞阳,选定向阳厂地址和油库地址。
1966年
2月1日,县组织民工整修桐(城)枞(阳)、枞(阳)庐(江)、会(宫)夏(家嘴)、井(边)砖(桥)4条公路线。
2月6~9日,枞阳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枞阳县第三届委员会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4月29日,桂家坝轧花厂6万公斤棉花受潮霉变,减价处理,责任人受到处份。
6月15日,枞阳小轮码头由洋棚迁至下枞阳,并兴建候船室。
7月,县内中小学教师1400多人到县城集训,一大批教师被定为“牛鬼蛇神”,横遭迫害。
10月,县公安中队整编为县中队,隶属县人武部领导。
11月,县“红卫兵”代表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967年
1月,学校、机关单位及部分农村相继成立“联总”、“联筹”造反组织,唇枪舌战,誓不两立直至发生武斗。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造反组织相继开展“夺权斗争”。
是年春,县“支左办公室”成立,参加支左的单位有县人民武装部,南京军区工程兵“6547和南京“131”部队。
是年春,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
11月6日,第一线指挥部行文制止武斗,要求群众搞好生产和市场管理。
1968年
春,县“支左”领导小组成立,王洪勋任组长。
4月,根据中共中央“一.二九”决定,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军事管制领导小组”,对公、检、法实行军管。
6月,县先后组织800多人到大寨参观学习。
8月20日,枞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公社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1月5日,县境共接收合肥、安庆、上海等城镇下乡知识青年1400余名。
12月9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县直机关精简合并为10个服务站(毛泽东思想宣传、农林、粮油棉、工业、水电、邮电交通、财政金融、文教、卫生、人民生活)。
是年,县内所有学校、文化机关由“军宣队”、“工宣队”、“贫宣队”进驻。
1969年
1月,县境部分完小附设初中班,名为“戴帽子”初级中学。
是月,枞阳、庐江、无为3县毗连山区护林会议在县城召开。
是月,枞阳中学停办,6547部队进驻学校。
3月,县内开展“大批判”,“全面清理阶级队伍”,被划为所谓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死不改诲的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达2809人;12月宣布平反,所有黑材料当众烧毁。
6月13日,陈湖区大山、永兴两队600余名群众发生械斗,死2人,伤36人。
7月6日,枞阳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1O月1日,县田圩牧童教师田立保应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
11月3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贯彻“斗、批、改”会议精神。
12月,县内公办中小学教师纷纷回原籍任教,学校由贫下中农管理。
1970年
2月27日,牛集3.5千伏变电工程建设开工,于年底建成输电。
3月24日,县内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春,县内中、小学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取消升学考试制度。
8月26日,高等院校由招生考试制度改为推荐制,县内首批推荐30名“工农兵”大学生。
9月26日,省革命革委员会主任李德生来枞阳县视察,并参观柴油机厂。
12月5日,县公安部门破获“中国保安救国军”反动组织。
是年,县境下放职工6766人、接收外地下放人员1436人到农村落户。
是年,县内推广栽培矮杆早稻品种29万亩。
是年,县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7万人。
1971年
2月6~9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3月~6月,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机构调整,撤销大站,恢复局级机构。
7月1日,台湾国民党飞机在麒麟、红杨公社空投反动传单。
8月,上海市知青700人、市民1OO人来县插队落户。
10月,北埂至铜陵修建长江汽车轮渡码头。
11月,县委召开党员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外逃有关文件,同时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12月,县内进行血防普查,据统计有1500万平方米的钉螺没有消灭,3万病人未治愈。
1972年
5月,安庆地区8县1市青少年篮球竞赛在县城举行。县代表队获少年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6月20日,年产5000吨水泥厂在山筹建,翌年投产。
6月27日,麒麟公社团结圩兴修工地,发生沉船事故,溺死14人。
11月11日,安庆地区在横埠召开地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经验交流会。
是年,县首次派医务人员裘水香参加援外医疗队,支援南也门。
1973年
3月20日,县江堤管理所改为县长江修防段。
6月8日,第四次妇代会在城关镇召开,恢复枞阳县妇女联合会。
6月16日,县第四次工代会在城关镇召开,恢复县总工会。
是月,燕山茶林场从周潭公社划出,成立施湾人民公社。至此,县共有46个公社。
8月,安庆地区第三届运动会排球赛和安徽省第三届运动会排球赛(枞阳赛区)在县城举行。
11月13日,长河公社先后发生沉船事件3起,死11人。
是年,据统计,县内各类中学共1OO所,在校学生高中2300人,初中12825人;小学972所(含民办),小学生有93377人。
1974年
5月,安徽省青少年乙组排球赛(6个地市和蚌埠铁路分局)在县城举行。
7月12日,汤沟镇发生2起火灾事故,损失3.2万元。
10月13日,安庆地区在陈洲江厂大队召开农村基层政治工作会议。
11月,县女篮获安庆地区“三运会”第一名。
是年,农业局技术干部姚友根参加农业专家组,到多哥传授杂交稻栽培技术。
1975年
4月4日,官桥、安凤、高甸直属公社划分为官桥、龙桥、安凤、会宫、雨潭、高甸等公社,组成官桥区;直属破罡公社划分为破罡、新开、松园等公社,组成破罡区。
是月,根据安庆军分区(75)第十四号命令,枞阳县人武部与浙江省黄岩县人武部相互调防。
6月,5个地市参加的安徽省业余体校排球分区赛在县城举行(芜湖地区、芜湖市、徽州地区、马鞍山市、安庆地区)。
7月11日,城关镇石岭大队改为蔬菜大队。
9月2日,陈湖区七井、彭桥两大队因山场纠纷发生械斗,390人参加,死1人,伤44人。
9月,铁铜公社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单位,书记董光发参加全国第三届运动会观摩。
是年,统计全县教育普及率达95.5%,名列安庆地区第三名。
1976年
3月,桐(城)枞(阳)公路开始铺浇柏油路面。
3月29日,安庆地区职工篮球赛在县城举行。
是月,县委派遣工作队到各区社进行基本路线教育。
7月16日,纪念毛主席“七.一六”畅游长江10周年,县委、县革委组织城关、铁铜公社近200人开展横渡长江活动,24日国家体委派员了解其盛况。
10月9日,共青团员周香英因兴修水利塌方,为救他人献出了年轻生命。中共阳和公社党委追认她为中共正式党员,县委作出“向周香英学习”的决定。
12月7日,县邮电局在白石、扫帚、石矶3个地方进行地下电缆施工,埋设20对3芯塑料电缆1万米。
是年,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宋佩章来县视察。
1977年
5月1日,县发布《关于推行火葬事函》的通告。
6月,县境推广种植杂交稻获得成功。
8月,安庆经飞鹅头至枞阳公路通车。
1978年
1月18日,汤沟镇商业综合加工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炸死5人,毁房屋7间。
5月18日,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县内考取大中专学生454名。
7月15日,浮山中学被定为安庆地区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9月15日,县筹建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1981年建成供水。
是年,县境遭受严重干旱,47万亩田地受灾。县人工降雨指挥部在牛集乡以高炮施行人工降雨成功。
是年,在安徽省第四届全运会上,周春芳等破4X 400米省记录。
1979年
2月27日,全县共有4566人被摘去“地、富、反、坏”的帽子。
10月3日,中共枞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1980年
3月21日,1979年度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奖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5月,安庆至枞阳横埠11万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使用。
是月,县宣布因刘少奇冤案而株连的30起案件平反,并纠正“文化大革命”前所判处的冤错假案177件。
11月26日,国家文化部长黄镇回故乡,视察了曾任教的浮山中学。
1981年
1月15日,县委在古塘公社古塘大队开展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
4月,桂家坝至贵池汽车轮渡码头开始兴建。次年5月建成使用。
5月6日,枞阳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民政局从社会救济款中拿出8万元,定额救济贫困户1600户。
5月7日,撤销枞阳县“五·七”大学,恢复枞阳县师范学校。
8月1日,“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区公所”。
8月28日,后方至拔茅山架设3.5万千伏输电线路竣工,全长13.5公里。
是月,县内施小平代表安庆地区赴蚌埠参加青少年中国象棋赛,获全省第三名。
10月4~12日,政协枞阳县第四届委员会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10月5~11日,枞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10月26日,中共枞阳县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是年底统计,县境10240个生产队中有9467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划定自留山6.56万亩、林业生产责任制山场5.2万亩。翌年,县政府颁发了山权、林权所有证和自留山使用证。
1982年
2月9日,白柳公社发生哄抢山林事件,白柳、白湖、白梅等公社的15个大队的社员,庐江县店桥公社黄龙大队的部分社员共6000余人参与哄抢,持续4天,使1770亩山林遭到毁灭性破性坏毁树木32万株,县对哄抢事件进行严肃处理。3月4日,县召开护林、造林紧急会议,在白柳现场传达了省委《关于白柳公社哄抢山林事件》一号代电。
3月28日,县内评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90个、先进个人近千名。
是月,县人武部在山地区组织防空袭、防空降为主题的军民联合演习。
4月3日,县政法委员会成立。
4月4日统计,县内共晋升助理工程师75人、工程技术人员34人、农艺师、兽医师13人、农业技术人员46人。
4月15日,县举办二轻产品展销会,参加展销会的有27个厂、社;分7个展馆,展出的品种有425种,成交额达17.5万元。
4月17日,仪山公社船工钱叶刚违章驾驶12马力挂机船航行,在长江下游白茆水道与四川省石柱县西沱航运公司石柱三号船队碰撞,死12人。
5月1日,县实行财政包干,确定基数,收支包干,3年不变。
5月12日,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和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次年9月27日县政府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提请批准编纂《枞阳县志》。
6月8日,孟富林副省长来县视察。
7月1日,县境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499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6983人。
7月5日,县传真通讯电路开通。
10月,枞阳中学获安庆地区传统项目田径赛总分第一,又获省传统项目比赛女子800米、1500米、铅球、铁饼等项第一。
是月,海军副司令员郑国仲(渡江战役时任二野三兵团十一军军长)到枞阳,参观了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并根据亲身经历,对文物陈列提出重要建议。
12月30日,县委老干部工作委员会成立。
是年,全县侨属200余户,收侨汇券达17.9万元。
是年,王良杰获省800米、1500米第一名;吴卫凤获省女子铅球、铁饼第一名。
枞阳籍香港瓷商会会长王荆柏等4位港胞捐献3.1万元,支援家乡(雨坛公社)架电。
1983年
1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花园公社、青山公社、长安公社分别更名为陈瑶湖公社、青山街公社、黄羹公社。
是月,枞阳县中学体育联队获地区传统项目比赛甲组第一名。
3月18日,县恢复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枞阳县支行代理业务。
3月19日,省政府决定从1983年起将国营普济农场的农业税划归县征收。
3月22日,县委、县政府下达年度扶持贫困户2050户、扶持款82万元的任务。
6月30日夜,县境降雨量达115毫米,县内千亩以上的大圩有12口溃破。
6月,桂家坝至老洲头通车,至此县境所有区驻地均通车。
7月7日,陈湖、老洲两区部分群众,趁普济圩农场洪水抢险之际,发生哄抢财物事件,经政府强力制止,9日始息。
7月12日,县内被洪水围困的灾民达14.9万人,共组织救生船120余艘,转移13万多人脱险。
是月,县委在江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确保县境长江大堤安全措施。
是月,省长王郁昭、副省长苏桦来枞阳县视察灾情。
是月,县车队、县搬运公司分别购置客车2辆,投入客运,打破客运市场独家经营局面,展开市场竞争。
8月上旬,县委、县政府召开生活救灾工作会议。据统计,全县受灾面积达59.3万亩,受灾人口达78万多人,死亡62人,重伤739人,死耕牛216头,倒塌房屋6.2万间,136家企业停厂,401所学校停课,城关镇街道水深处达1.5米,总计损失13万元。
是月,民政部、卫生部派出了工作组来县视察灾情、慰问灾民;省地县3J派出医疗队到灾区进行防病治病工作。
8月21日,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由县种子公司从外省调入早稻种子100万公斤。
10月17日,县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成立了“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0月18日,县遵照省政府急电,于当日10:35时决开青山街公社麒凤圩蓄洪。
10月28日,枞阳县浮山园林管理处成立。
11月15日,县轻机厂生产的YSP——10型,YSP——15型白鹤牌液化石油气钢瓶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1984年
1月3日,安庆行署增拨县救济灾民款230万元。3月15日,县根据中共中央、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对最后12名“四类分子”全部摘除“帽子”,此项工作至此全部结束。
3月22日,县所有公社更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更改为行政村。
4月9日,县决定将连城湖农场(原属官桥区)划归城关镇管辖,为村级建制。
5月19~25日,政协枞阳县第五届委员会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5月20~24日,枞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5月23日,菜子湖流域枞阳船闸工程获准兴建。
5月22~24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五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是月,县商业系统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7月16日,省财政厅核减白云、陈湖2个区全部和横埠、钱桥2个区部分农业税(粮食)
488万公斤,折款109万元。
9月5日,县撤销长凤乡,按地形分设长沙、凤仪2个乡,分别隶属汤沟区、破罡区。
9月26日,孟富林副省长在枞阳县主持召开由省水利厅、省农垦总公司、安庆行署、普济圩农场和枞阳县负责人参加的陈瑶湖流域防洪治理会议。
是月,县文化馆与城关五金合作厂购回县第一台录像放映机。
11月1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枞阳县支公司成立。
11月14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通过《枞阳县城关镇总体规划》。
12月24日,汤沟中百门市部发生特大火灾,损失达17.53万元。
是年,县引进栽培水蜜桃3000棵、柑桔9.4万株、桑苗13万株,试种获得成功。
1985年
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枞阳县支行成立。
1月14日,孟富林副省长来县研究治理水患问题,并对吴家嘴塥堤、跑马堤、横埠大堤进行实地考察。
2月28日,枞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
4月25日,枞阳县老龄问题委员会成立。
4月29日,枞阳县成立修建县乡公路指挥部,加速县内公路建设。
7月27~29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城关镇建设和治理问题座谈会。
9月10日,县隆重庆祝首届教师节。
10月6日,枞阳县城关防洪墙工程指挥部成立。1987年6月,防洪墙竣工,全长2094米。
11月3日,日本学者佐藤一郎、香港学者杨钟基和国内知名学者等百余人在参加“桐城派学术讨论会”期间,到浮山进行实地考察。
11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桦来枞阳视察。
11月14~16日,省建设厅、地区城建局在莲湖饭店主持召开《浮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评议会,到会专家、学者68人。翌年9月2日,省政府委托建设厅批准实施该《规划》。
12月7日13时左右,白荡湖发生一起沉船事故,死16人。
是年,经省轻工业厅批准,县陶瓷厂列入轻工业部节能项目,年产釉面砖27万平方米,产值240万元。
是年,陈湖、破罡、老洲35千伏变电所接网。
1986年
2月15~17日,县农村工作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6月25日,汤沟河发生沉船事故,死6人。
是月,枞阳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其性质和工作任务不变。
9月4日,以石井修道为团长、永井正之为副团长的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参观团一行19人到浮山考察佛教曹洞宗遗址,并参拜了宋代圆鉴大师塔院(即远禄祖师塔)。
10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史学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主持召开的“省科技史学会成立大会暨方以智诞辰375周年纪念会”在城关镇召开。
12月23~26日,安徽省农村中心卫生院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城关镇召开。
1987年
1月1日,县广播电视局在院内以16米高的木杆架起调频发射天线,开始电视调频试播
3月17日,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卢荣景来枞阳了解冰雹灾害情况,检查生产自救工作。
4月,港胞王荆柏、张秉维、张良球、杨咸弼等人向县医院捐赠日产豪华型五十铃救护车/部。
5月18~23日,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议在县城召开。
6月11——13日,中国共产党枞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
7月1日,县组织抽样调查5个乡人口数字,推算出全县人口为89.13万人。
9月14日,省政府批准,撤销义津乡建制,设立义津镇,属义津区领导。
11月,沙池电排站正式破土动工,次年6月竣工,该站安装155千瓦电机8台。
是年,县建筑公司向伊拉克、科威特等5国输出劳务,承建土木工程;1982年至是年底止,共派出10批85人次的援外人员。
是年,国家劳动人事部副部长何光等来县视察工作。
1988年
3月,全县抽调百名干部,帮助区、乡搞好贫困户建档工作。
7月6日,陈湖花炮厂发生硝药爆炸,死5人,伤5人。
10月,县人武部被南京军区政治部评为刊授教育先进单位。
是年,省政协六届会议增补枞阳籍香港安兴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国安为委员。
1989年
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公布枞阳县为对外开放县。
1月10日~12日,全县计划、经济、体改工作会议在城关镇召开。
8月19日,“枞阳县红十字会理事会”成立。
9月21日一10月13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县举办首届文化博览会。
9月20日,枞阳县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并开始工作。翌年,普查结果县总人口为923909人。
10月10一15日,全县开展造林整地大会战,共完成整地面积3.39万亩,其中经济林1.38万亩、用材林2.01万亩,整地合格率为89.9%。
11月8日,安徽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城关镇召开1989年年会。
11月27日,中共枞阳县委、枞阳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若干问题的决定》。
11月30日,县调频电视发射台在城关镇白鹤峰建成。
是月统计,落实退赔华侨私房28户175间,发补价款616万元。
12月,陈瑶湖流域防洪治理工程中的横埠河拓宽工程竣工。
是年,全县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是年,根据两院一部《通告》,全县狠抓廉政建设,共查处经济案件11起,其中大要案4起,追缴赃款和非法所得24万元。
是年,县研制的“鱼蟹饵料加工成套设备”和试制生产的“单相油浸式节能变压器”,在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适用技术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金质奖和银质奖。




 

 

建国前大事记(西周-1948年9月)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 
西周建国后,封分诸侯国,另有大量的夏、商贵族封国和遗存下来的部落方国。时枞阳为宗子国,与皖、舒同时并存。 
东周 
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 
群舒叛楚,楚将子孔执舒、宗两子国君,宗国遂亡。 
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 
秦始皇出巡,由云梦泽沿江东下,在枞阳附近略事停留,后至丹阳,再南下浙江。 
西汉 
元封五年(前106年) 
是年,置枞阳县,隶属庐江郡。 
冬,武帝南巡至枞阳,射蛟江中,作《盛唐枞阳之歌》,今留有射蛟遗址。 
东汉 
建武元年一延康元年(公元25——220年) 
初,枞阳县并入舒,隶属庐江郡。后隶扬州刺史部。 
左慈隐居浮山,并在高岩洞炼丹,遗迹尚存。 
三国 
吴黄武七年(228年) 
八月,吴将陆逊于峡石、挂车河(今属桐城)大败魏扬州牧曹休兵骑3万。吴屯兵于舒口。 
(据《惜抱轩集》:“东汉废枞阳县并入舒。舒地遂及江矣。枞阳入舒,则枞阳为舒口。”) 
晋 
建武至大兴间(304——321年) 
陶侃为督邮,兼领枞阳令,治枞阳故城。陶侃运甓惜阴故事,即源出于此,后人建运甓亭。明知县张崇德改运甓亭为惜阴亭。 
宁康元年(373年) 
于庐江郡之南设置晋熙郡;枞阳改属豫州晋熙郡。 
南朝 
宋初(421年前后) 
侨置阴安县,城址在今白柳山河村、白石石溪村境内,隶属豫州晋熙郡。 
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 
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隶晋熙郡。 
齐(479——502年) 
复舒县,隶庐江郡;时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 
梁(502——557年) 
鄱阳王范(原合州刺史,降于东魏)率军进驻枞阳。 
设枞阳郡、枞阳县。 
陈太建七年(575年) 
智岂页和尚(即佛教天台宗始祖智者大师)住浮山,创建“浮山寺”,后佛教徒称浮山为其祖庭。 
陈太建十一年(579年) 
北周取陈江北地,恢复枞阳郡,同时设阴安县。 
陈祯明三年(589年) 
废枞阳郡,存枞阳县,改属晋熙郡。 
隋 
开皇五年(585年) 
以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 
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熙州。 
开皇二十年(600年) 
枞阳人李炎(英琳)起兵反隋,隋王朝派遣5万大军才平息。 
大业十三年(617年) 
李子通率农民起义军攻破同安县城,城废,县治迁今枞阳县官桥区会宫乡焦岭。 
杜伏威起义军辅公祏部驻兵枞阳,以策应江东、江西。 
唐 
武德四年(621年) 
殷恭邃以同安县降唐。 
武德七年(624年) 
三月,唐淮南道行台左仆射辅公祏叛,唐将李孝恭和李靖率军至枞阳,打败了辅公祏。 
贞观元年(627年) 
同安县改属淮南道舒州。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同安县城由会宫城山迁筑龙眠河西。 
天宝元年(742年) 
改舒州为淮南道同安郡,同安县改属同安郡。 
至德二年(757年) 
二月,同安县改名桐城县,同安郡改名盛唐郡。 
乾元元年(758年) 
改盛唐郡为舒州,桐城县为其所属。 
上元二年(761年) 
江淮大饥,人相食。 
大中七年(853年) 
七月,大水,全县(含今恫、枞两县)淹没农田21万亩。 
五代 
周显德五年(958年) 
南唐献舒、庐、蕲、黄4州给后周,与其划江为界,并用木鹅浮在江中,随其所至定南北。木鹅止于江心沙洲,因命名木鹅洲,其地在今枞阳县内。 
宋 
开宝七年(974年) 
曹彬率军取南唐,宿营于义津附近小山(今名将军山),后从枞阳渡江到池州,次年攻下金陵,南唐后主李煜降。 
天禧年间(1017——1021年) 
高僧远禄来浮山寺住持,其为佛教曹洞宗七世祖,为浮山佛教曹洞宗始祖。 
乾兴至嘉祐间(1022——1063年) 
文学家梅尧臣任桐城主簿,曾巡视官山(今官青乡),为民所敬爱。 
庆历六年(1046年) 
欧阳修由滁州来浮山访远禄,远禄“因棋说法”,使欧阳修大为折服,从而改变了欧阳修对佛教的偏见。后仁宗赐远禄和尚为“圆鉴大师”。 
治平元年(1064年) 
高僧义青禅师住白云岩,在岩端题“青华严方丈”5个字,至今可见。 
熙宁年间(1068——1077年) 
义青参礼远禄,后住持浮山寺,因义青精通《华严经》,故将浮山寺易名华严寺。 
元丰三年(1080年) 
黄庭坚赴任太和(今江西泰和)知县时来枞阳。枞阳镇达观亭,为黄庭坚读书处。 
南宋(1127——1279年) 
修志之风大盛,钱绅修《同安志》10卷、《同安后志》10卷。“同安”即今枞、桐两县。 
庆元年间(1195——1200年) 
金兵南下,宋将李全率兵镇守下枞阳,建帐幕屯兵、立旗子山上,幕旗山因此得名。 
端平三年(1236年) 
三月,元兵进入安庆府境,桐城县治迁枞阳,再迁贵池李阳河。 
元 
至元十六年(1279年) 
安庆府改为安庆路,桐城县属安庆路。 
延祐年间(1314——1320年) 
达鲁花赤贴漠补化在枞阳镇建陶公(侃)祠。 
至正十一年(1351年) 
邑人王胜率3000人在会宫起义,投奔朱元璋,屡建战功;后战死于鄱阳湖。朱元璋称帝后,谥其为怀远大将军,封太原侯。 
至正十九年(1359年) 
九月,朱元璋命奉国将军徐达和张德胜率兵进攻浮山寨,击败赵普胜部将胡总管,并追至青山。 
朱元璋命廖永忠率师进攻枞阳,破赵普胜枞阳水寨。 
县境江中因泥沙淤积成洲,其形如荷叶,故名荷叶洲(后名和悦洲,1949年划属铜陵县)。 
明 
洪武年间(1368——1398年) 
桐城县在东南乡(今属枞阳县)设立马踏石、源子港、六百丈巡检司。 
洪武四年(1371年) 
桐城县在东南乡设立山、破罡、五观、天荒河泊所;其后又增设长河、鳌山、竹子湖河泊所。 
洪武六年(1373年) 
桐城属安庆府,安庆府直属京师。 
洪武八年(1375年) 
太祖朱元璋颁诏天下,设社学。县境设立土桥、破罡、花园坂、青山、马踏石、源子港、六百丈7所社学,均在东南乡。 
洪武十六年(1383年) 
全县人口(含今枞、桐两县)计10427户,58562人。 
永乐元年(1403年) 
在南乡石矶头围洲造田,名“永乐圩”。 
正统三年(1438年) 
工部在枞阳设便民仓,储运赋粮。 
景泰二年(1451年) 
冬,天寒地冻,积雪齐檐,鸟兽入室。 
弘治三年(1490年) 
知县陈勉主修第一部《桐城县志》。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知县陈于阶开垦东乡沿江芦洲,后人感其恩德,以其姓氏命名为“陈家洲”。 
嘉靖年间(1522——1566年) 
方明善建桐川会馆于枞阳,论学著书,授徒讲学,领桐城文坛20年。此为南乡第一所讲学会馆。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三月,神宗皇帝钦差太监任大用到浮山华严寺颁旨,赐《大藏经》5048册。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寡居娘家的女诗人、画家方维仪与伯妹如曜、从妹维则、弟媳吴令仪,常唱和于“清芬阁”,此为县境最早的“名媛诗社”。 
万历年间(1573——1620年) 
童自澄建辅仁会馆于枞阳,讲学30年,影响久远。 
天启五年(1625年) 
七月二十六日,东乡左光斗因劾魏忠贤32条当斩罪被害狱中。崇祯即位后,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忠毅,至今其故乡横埠左家宕仍以“忠毅”为村名。 
崇祯元年(1628年) 
八月二十三日,平民黄文鼎、汪国华等起义,杀富济贫。县绅方孔炤将其诱入城中杀害。 
冬,南乡何如宠入阁辅政,四年春乞休;六年再召,以疾辞;十四年春病卒。 
崇祯十年(1637年) 
史可法拜请南乡姚康入其幕。 
崇祯十一年(1638年) 
八月,县境地震有声,大风拔木卷石。 
崇祯十七年(1644年) 
伊斯兰教传入县内。 
枞阳附近江中露现3洲,即今罗塘、铁板、铜板3洲。 
清 
顺治三年(1646年) 
十一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浮山方以智参其政,官授中允;后拜其为东阁 
学士,“十招而不就”。邑人钱澄之应桂王廷试,授翰林院庶吉士。 
顺治五年(1648年) 
三月,范大、范二起义,扎寨于白云岩,向东乡各地募集军饷。次年二月,清镇将卜、从善率兵攻打白云岩寨,围困60余天不克,后诱降。 
顺治六年(1649年) 
桐城县在东南乡设把总1人,驻枞阳;外委1人,驻汤家沟。 
顺治七年(1650年) 
湖北进士黄道咸赴任镇江知府经老洲头遇险获救,后捐资造红船两只,风雨巡江。 
顺治九年(1652年) 
二月十五日夜,县境地震有声。 
顺治十一年(1654年) 
正月,县境地震。三至七月,大雨,庄稼无收。 
顺治十六年(1659年) 
七月,南明鲁王兵部尚书张煌言兵败至枞阳,在一老者的护送下,渡江至东流,脱险。 
康熙六年(1667年) 
划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桐城隶属安徽省安庆府。 
康熙七年(1668年) 
桐城派古文运动始祖方苞诞生。 
无可大师(方以智)接受桐城官绅邀请,为浮山佛教华严寺第十六代住持。 
是年六月十七日,县境地震有声,少数房屋倾倒。 
康熙十年(1671年) 
十月十七日,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方以智,病死于江西万安县,后葬于浮山白沙岭。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桐城县划设5乡(新设市乡),40里,计有9112户,45030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 
知县胡必选主修《桐城县志》,并付印。 
康熙十八年(1679年) 
七月二十八日,县境地震,次日有余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方以智次子方中通所著《数度衍》(共26卷)经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校阅,刻印发行。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大文学家、易学家钱澄之病故。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十月,戴名世《南山集》案发,方苞下狱。五十二年,戴名世处斩;方苞获释,以白衣入值南书房。 
乾隆十四年(1749年) 
桐城文派始祖方苞病故。 
乾隆三十年(1765年) 
南乡方观承绘《棉花图》16幅,进献皇帝,乾隆帝题诗16首,大加赞赏。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文学家姚鼐纂成《古文辞类纂》75卷。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文学家刘大櫆病故,葬刘家笤箕地(今金社乡)。 
嘉庆二十年(1815年) 
姚鼐病故,葬故乡阮畈铁门口(今牛集乡)。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知县吕荣与枞阳镇人捐建阴骘亭、丹桂轩,并捐造救生船1艘;童先声、项振邦捐建枞阳存仁局。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知县吕荣与里中贤达创办“白鹤峰文所”;道光三年,知县廖大闻易名“白鹤峰书院”,主讲为马一斋。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白鹤峰书院为“桐城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堂”。 
道光三年(1823年) 
夏,大水,东南圩区死人无数。 
道光七年(1827年) 
三月,知县廖大闻主修《桐城续修县志》,并付印。 
道光二十年(1840年) 
乡绅张寅、周如海筹借银币围筑天定堤,上起大成圩,下抵陈家洲,上下40里农田受益。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七月,英舰侵入长江。安徽巡抚在沿江一带(含枞阳、六百丈、源子港)布防,置炮台124座,备渔船300余艘。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知县史丙荣和周如海、章印审捐资修筑丰乐圩(今属枞阳),上接天定堤,下抵灰河口。是年,史丙荣在汤沟创立“丰乐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院改为桐城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东南乡36名武术教师,组织百名武术人员,侨装“百子会”香客,进入九华山,智擒恶僧贾某等人,为民除害。 
咸丰二年(1852年) 
清政府组织县境各地办团练,对付太平军。 
咸丰六年(1856年) 
九月,太平军渡过白荡湖,同章、周诸姓练勇激战,杀团练章作朋等7人。 
十二月,清军提督秦定三派团练头目曹继业、胡大新率兵1200余人,由义津攻占枞阳镇,遭安庆太平军反击,杀曹继业,夺回枞阳镇,胡大新溃逃义津。 
咸丰七年(1857年) 
一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商定战略大计,是为第一次枞阳会议。会议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 
咸丰八年(1858年) 
八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会同各镇守将黄文金、李世贤、韦志俊等百余人于枞阳望龙庵召开会议,共商军机,誓约会战,是为第二次枞阳会议。会后,各路大军依议行动。九月破清军于浦口,十二月大破湘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
咸丰九年(1859年) 
六月,太平军再次进攻东乡;七月十二日,从孙家畈攻占周家潭,歼灭练勇221人。咸丰十年(1860年) 
六月,清提督杨载福,候补道彭玉麟统领水师入长河口围攻枞阳太平军;湘军曾国荃部从孔城攻枞阳,攻克后,驻扎白鹤峰。 
十月,曾国荃派人筹款修筑枞阳长河堤,在关帝庙前筑横堤,使长河水倒灌10余里,以利水师守枞阳,从而堵截安庆太子军。 
十一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兵围攻枞阳,与清将杨载福、李承漠水师大战于莲花池,失利,退至七里头、松茂岭,后撤走庐江。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六月十九日,英王陈玉成部将刘玱琳率兵1000余人在马踏石(今官桥乡连城村)、黄马河遭多隆阿兵伏击,损失惨重,刘玱琳被杀害。 
是月,太平军与东乡练勇在东乡马鞍山、福子岭、吴家桥等处发生激战,歼灭练勇177人。 
是年,县府在枞阳、汤家沟、王家套等地设立厘金卡,抽取商业税。此为县商业税之发端。 
同治元年(1862年) 
全县户口为38581户,307648人。 
同治八年(1869年) 
邑人方传理在桐城县城与枞阳镇捐建育婴堂两所,收养弃婴。 
是年,县共贷帑银2.1万两,兴修水利,分6年还清。 
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896——1898年) 
连续3年遭受旱涝灾害,最后一年灾情更为严重(百年未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县在沿江一带增没拦江矶、前江口两处炮台,以抗击8国联军的入侵。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九月,南乡吴汝纶在安庆创办桐城中学堂,房秩五任东乡学长,光明甫任北乡学长,李光炯任南乡学长。此4人出生地属今枞阳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春,南乡史恕卿上书两江总督端方获准废除田赋“里胥代征”,改设“钱粮柜”专征。次年实施。 
光绪三十年(1904年) 
三月下旬,县应试诸生闹考,累及天主教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南乡吴芝瑛回到浮山鞠隐山庄,捐资创办鞠隐小学。次年,该校正式招生开课。 
枞阳镇童鉴泉创办公立枞阳小学(又名陶公祠小学)。9月24日,南乡吴樾在北京正阳门车站勇炸清廷出洋考察五大臣,壮烈牺牲。 
宣统二年(1910年) 
法国传教士在枞阳镇和义津镇设立天主教分堂,发展教徒达100余人。 
宣统三年(1911年) 
六月下旬,连续下巨雨七八天,低田积水达4米,堤溃,屋倒。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元月4日,安徽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南乡陈澹然(今仪山乡人)当选为议员。 
2月,美国圣公会在枞阳镇创办私立育才小学。 
9月,安徽都督柏文蔚居留枞阳,购置羹脍赛鱼湖,并建房,开办“民生渔牧养殖公司”。 
是年,枞阳镇首号商铺贺福兴油铁店开业。资金为白银2万两。 
是年,桂家坝水运码头成为外商货轮货物集散地。 
是年,清末举人南乡李光炯创办李氏私立小学,民国16年改为公立宏实小学。 
民国2年(1913年) 
11月,县始征屠宰税。 
南乡实业界人士方履中(今义津镇人)在宿松、东流、彭泽等县购置荒洲、湖场,从家乡招民数万人,垦田约10万亩。 
是年,美国圣公会在义津镇设教堂1座。 
民国4年(1915年) 
11月3日,安徽省国民代表大会召开,南乡陈澹然得票最多。 
12月13日,东乡烟民因税重,烟叶滞销,与官方设立的支栈局进行斗争,并将局门捣毁。 
是年,枞阳镇因粮食困缺发生第一次“抢购米风潮”。 
是年,枞阳镇建立基督教堂——中华圣公会枞阳三德堂。 
民国5年(1916年) 
白鹤峰乡村师范学校学生,为征收出境粮食特捐,与粮商在枞阳码头发生纠纷,校长许和济出走,学校一度停课。 
民国6年(1917年) 
江心、崇文、汆水、凤凰、玉板等洲陆续露出水面。 
枞阳镇以装卸粮食为主的搬运工人发展到60余名,并成立了上、下枞阳两个箩帮。 
民国7年(1918年) 
1月6日夜间。革命党人张品山联络外地革命党人数十名,在枞阳镇起义,夺取水警队枪械,占据商团公所,树起讨伐安徽军阀倪嗣冲旗帜,后失败。 
是年,柏松如在枞阳镇集股开办织布局,生产毛巾和柳条布,后被“洋布”挤垮。 
民国8年(1919年) 
张永祥在枞阳镇兴办第一个机器碾米厂——永茂米厂。 
民国9年(1920年) 
东乡章瑶桢、章永庆在方家仓创办、私立育才小学。 
美国人在枞阳镇、义津镇没美孚油栈。 
民国10年(1921年) 
2月,李光炯委托李则纲在家乡兰庄(今枞阳黄羹乡)创办私立普仁小学(曾一度改为兰庄 
乡村师范)。 
7月,北乡光明甫、南乡李光炯等在县城组织选举澄清团,揭露曹琨贿选总统,并立“毁票碑”。 
是年,东乡房秩五长子房师亮赴德留学,与朱德、孙炳文同校,后经朱、孙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为枞阳籍最早的共产党员。 
民国11年(1922年) 
光明甫、李光炯领导学生驱走县知事王树功。 
民国13年(1924年) 
房秩五开始在浮山筹建浮山公学,次年,创办图书馆。民国14年,小学部开始招生。民国27年春,初中部招生。民国35年秋,高中部招生, 
民国14年(1925年) 
6月,为声援沪案同胞,东乡沪案后援会在汤沟镇第四高小成立,枞阳、汤沟两镇先后数千人上街游行。 
是年,艺人丁永泉(俗名丁老六),把黄梅戏从枞阳带到安庆,开始在西门外手工业工人中建立戏班子。 
民国15年(1926年) 
1月,广州国民党中央指派邑人光明甫、史恕卿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 
冬,章逐明(今枞阳后方乡人)赴武汉进入安徽省党务干部训练班,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李光炯创办兰庄纺织厂。 
是年,凤凰洲南大江,1O余艘载瓷碗帆船因遭风暴袭击沉没。后在此处积沙成洲,后人名其“碗船洲”。 
民国16年(1927年) 
2月,国民党左派桐城县第二党部第一分部在枞阳镇成立,有党员32人。 
3月,北阀军经桐城,共产党员吴砚庄(今枞阳金社乡人)留下建党未成,回武汉经宿松时被国民党杀害。 
是月,北伐军第三十三军第三师进驻枞阳,缴走商团和乡团枪支,并在东南乡招兵扩编;北伐军第十军第二十八师一团也随后进驻枞阳。 
5月,国民党左派枞阳区党部被改组为临时区党部,并停止了活动。 
是月,四·一二政变后,章逐明在方家仓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 
10月,章逐明等人组建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小组(时称CY)活动于周家潭、汤家沟、方家仓、石溪、钱家桥一带。 
是月,赵耀华、章逐明同章礼备、章宣德、章鸾祥等策动汤沟自卫团团长张子如暴动,成立“桐东人民自卫团”。后黄琨告密,被敌破坏,张子如牺牲。 
12月7日,章逐明派钱新嘉、钱邦文、章礼备、吴克正、章鸾祥5人参加中共潜山特委领导的“梅城暴动”,失败后返回。 
是年,王东升(今枞阳龙桥乡人)以3300两白银,开辟枞阳镇北侧山巅小道,建“小憩亭”,以方便行人。 
民国17年(1928年) 
1月,中国共产党桐城直属支部,在章家大屋(今枞阳后方乡)章慕贤家成立,支部书记章逐明,属中共怀宁县委领导。 
2月,中共派吴克正到浮山中学建立党组织(身份是该校小学部体育教员),先后吸收郑曰仁、黄静寰(黄桂元)、王靖疆、周福安、吴培炎入党;春夏之交,在浮山金谷岩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吴克正。 
5月,麒麟(今枞阳麒麟乡)党支部成立,书记童绍先,党员有路秀庭、王秀英等4人。 
11月,中共桐城区委成立,书记章逐明,副书记陈雪吾,属中共安徽省临委领导。 
是月,汤沟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抗租减息,获得胜利。 
11月,浮山中学学生因反对学校推行旧的教育制度和克扣学生伙食而发生学潮,事后学 
生陈石奇(共青团支书)以为首闹事的罪名被开除学籍。 
是年,桐城东南乡知名人士陈澹然、史恕卿、房秩五、王子寿等44人发起析桐城县东南乡另设县治的呈文,呈安徽省政府,未果。 
民国18年(1929年) 
2月,中共安徽省临委派朱华(王步文)来桐城(今枞、桐两县)工作。 
3月,成立中共桐城县临委,书记章逐明。8月,成立了中共桐城县委,因章逐明生病,县委书记由王步文代理。 
6月,张永祥在枞阳镇集资兴办“强光电灯公司”,资金为帑币1.2万元,发电容量为25千瓦,年发电量1.6万度,并附设碾米厂和新新园浴室。 
8月,英、日买办在枞阳广收大米,市场粮价陡涨,其时陈雪吾、方兰轩在义津组织农民抗租,派许雄球来枞阳镇组织“禁米委员会”,设卡禁运,3个多月共扣粮船1000余艘、大米50万公斤。后因粮商和士绅勾结安庆石友三部队,来枞阳开枪镇压,遂告失败。 
是年,建立了共青团桐城县委,书记由钱桥吴大章(吴海若)担任,后由陈石奇继任。 
民国19年(1930年) 
2月13日,由陈雪吾、张舜卿等领导组织桐、庐两县会武术的18人去孔城,一举夺取商团步枪18支,子弹1箱,大刀两把。 
4月,中共桐城县委书记章逐明病逝,吴克正继任(章病期间,由陈雪吾代理)。 
5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召开桐、怀、潜、太、宿、望、贵、庐8县县委联席会议(即会宫会议),部署武装暴动工作。 
6月,陈雪吾、吴克正等率领枞阳农民和浮山中学师生至庐江罗家嘴大院,遭章家自卫团袭击,王靖疆、张孟卿牺牲,其他人员突围至欧家岭。 
7月,陈雪吾、吴克正发动欧家岭暴动,成立了皖中红军独立团。后遭国民党桐、庐、舒3县地方武装围攻而失败,吴克正牺牲。 
10月,中共江南省委特派员钱新嘉(今枞阳县人)在汤沟主持召开桐城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桐城县委划为新桐(今枞阳县域)、旧恫两个县委,新桐县委书记为周慕先。 
是年,浮山中学掀起学潮,反对校长黄仿石。教员黄士元(即黄镇)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迫离校,转赴江西宁都,后参加了著名的宁都暴动和万里长征。 
民国20年(1931年) 
6月,“中共桐城军事委员会”成立,由陈雪吾负责。 
8月,中共新桐县委与旧桐县委合并为桐城县委,书记为吴文祥(今枞阳人)。 
是年统计,全县(含今枞、桐两县)有小学百余所,私塾是小学的4倍多。 
民国21年(1932年) 
7月,中共桐城县委和庐江县委合并成立桐庐县委,书记陈雪吾。9月,县委机关由庐南盔头畈小学迁至浮山会圣岩下农民吴富之家。 
8月,共青团桐庐县委成立,书记周南甫。 
民国22年(1933年) 
1月,丁培森(丁文林)、章开如两部在汤沟被收编为桐城县国民自卫总队第四、五两个大队。 
2月7日,陈雪吾因叛徒甘舍棠出卖被捕,3月17日就义于桐城东门紫来桥。 
是年冬,源子港万安闸拆除,东乡吴振卿发起新建王家套新闸。 
是年,户口稽查,桐城县(含今枞、桐两县)普通居民156729户,船民96户,寺庙291户,公共处所260户,外侨1户,计157377户,942452人。
民国23年(1934年) 
桐(城)孔(城)义(津)枞(阳)电话线路架通。 
是年大旱,颗粒无收,民以树皮、草根、观音土为食,死者甚多。 
是年,县境改募兵制为征兵制(拉壮丁)。又实行联保制,全县9区编为236联保。 
民国24年(1935年) 
李光炯为宏实小学募捐建成图书馆1所,自捐藏书30箱。28年(1939)10月15日,日军劫走所有藏书、文物,并焚毁校舍、图书馆。 
是年,柏文蔚在下枞阳创办私立民生小学,开垦草场圩田1000亩,作为民生、宏实小学的校产。 
是年11月,全县9区并为5区,改区公所为区署,推行“五户连坐法”。县国民政府奉令禁止银元流通,一律使用法币。 
11月13日,南乡施剑翘(女)在天津枪杀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为父报仇。 
民国25年(1936年) 
1月,枞阳镇始装5门电话分机1台,专供枞阳至汤沟、梳妆台防汛通讯。 
春,县长徐国治督修江堤,夏初,完成枞阳至土桥80公里江堤任务,计挑土石86万余方。 
9月,国民政府将贵池县大兴圩、九合圩划归桐城县第五区,桐城县鸟落洲划归贵池县。 
是年,省教育厅在枞阳镇首次放映无声电影《春耕》。 
民国26年(1937年) 
冬,国民革命第七十二军在桂家坝江面,击沉日舰1艘。 
民国27年(1938年) 
4月,中共恫城特支成立。 
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以1个师兵力驻守枞阳、安庆江防。 
6月中旬,桐城县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桐城县国民政府迁至唐家湾,将县自卫总队改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 
是月下旬,中共桐城特支将一批流亡到唐家湾的爱国学生、教员、工人组成抗日宣传队,定名为“学兵队”,下设3个分队,唐传新为名誉队长,周邦彦(周家潭人)为副队长,陈定一为指导员。 
7月,改“桐城特支”为中共桐城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陈定一,属舒无地委领导。 
8月,侵占安庆的日军出动4架飞机轰炸枞阳镇,毁民房数十间,伤亡10余人;后又沿江轰炸,陈家洲有170余间房屋炸毁,炸死12人,伤20余人;炸倒石矶头镇的油坊屋,炸死庐江籍雇工5人。 
9月,桐城学兵队一分队在柳峰山(今枞阳白柳乡)击落日机1架。日军驾驶员毙命。 
12月20日,日军在桂家坝、王家套骚扰,第五区区长刘荡平与东乡后备队分头迎击,在源子港毙敌2名,缴枪2支;在陈家洲毙敌1名,俘敌2名,缴枪2支。 
12月28日夜,4名日军在新开沟骚扰抢掠,被陆家墩渔民围毙3名。数日后,日军进行疯狂报复,陆家墩被焚,群众伤亡80余人。 
是年秋,在国民政府桐城县长罗成钧的支持下,“桐城东路抗日指挥部”成立,黄静寰(黄 
彬,又名黄桂元)任指挥官。 
是年,县、区、乡均建立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 
民国28年(1939年) 
1月,日机连续袭击枞阳、汤沟2镇,居民伤亡50余人。 
1月15日,日军侵占上、下枞阳,枞阳镇及东南沿江一带沦陷。 
2月15日,桐城县国民政府将南乡后备队改为桐城县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薛守愚。 
3月10日,桐城县国民政府设东南行署,主任薛守愚,驻义津桥。 
春,中共桐城工委改为中共桐城县委。 
4月7日,日军出动4架飞机轰炸义津桥,小李庄、会宫一线,死17人,伤20余人。 
是月,汤沟沦陷,日军在汤家沟组织维持会,会长为周宏书。 
10月16日,日军出动4架飞机轰炸钱家铺、将军庙、吴家桥、周家潭一带。 
11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成立,县委机关先设在童家铺(今桐城县境),后迁到陈瑶湖(今枞阳县境),书记是林立。 
11月28日,日机再度轰炸义津一带,死伤16人,炸毁房屋200余间。 
年底,桐城学兵队袭击驻枞阳镇日军,捣毁碉堡2座,击毙日军20余人,缴获步枪27支,机枪1挺,子弹万余发。 
是年,国民党右派势力,在桐城县掀起FAN共高潮,中共县委机关及进步人士被迫转移无为、庐江两县。 
民国29年(1940年) 
3月21日,汤沟日军进犯乌金渡、安凤岭一带,杀害妇女儿童4名;25日,日机5架轰炸会宫、龙桥一带。 
是月,汤沟日军强迫陈家洲农民修汤沟至桂家坝军用公路,长7.5公里。 
4月,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李品仙集结重兵进攻皖中抗日根据地。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带领干部、群众,从桐西撤到桐东陈瑶湖(今属枞阳)。 5月,中共无南区委书记王光钧、庐南工委书记郑曰仁,因桂系搜捕转到桐东,与林立汇合于三百丈,改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为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书记林立,县委机关设在桐东陈瑶湖王家泊。 
是月,“桐城抗日游击队”改编为“桐东抗日委员会”,鲁生任主任。 
7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五团三营来陈瑶湖,与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林维先任团长,张友来任政委,下辖3个大队,在水圩召开成立大会。 
9月,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配合黄彬部队袭击孙家畈江子龙大队,歼灭江部200余人。 
10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改为桐庐无县委,书记鲁生。是月,县委在水圩谢氏祠堂召开青山、水圩、四虾、周潭、施湾、源潭、老湾参议会,成立桐城东乡联合办事处,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12月份改名“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办《新桐东》油印报。 
是年,枞阳27名商人在贵池池口被日军杀害。 
民国30年(1941年) 
正月,从皖南突围的新四军干部战士200余人辗转来到桐东水圩地区,日伪军随即调遣3000余人、4架飞机扫荡桐东游击区(陈瑶湖),中共桐庐无县委书记鲁生、大队长方瑛在战斗中牺牲,中共桐庐无县委机关及突围部队转移无为,桐东抗日根据地失守。 
4月,新四军七师直属五十五团团长谢忠良、政委黄火青,率全团500余人进入桐东地区(今横埠、陈湖一带),恢复三官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5月,桐怀潜中心县委改为桐庐潜怀中心县委,9——10月间,分为桐庐无县委(或称桐东县委)和桐怀潜县委。林立、宋海珊奉命在桐东陈瑶湖地区组建桐怀潜中心县委。 
是月,中共桐西大队转至水圩整训,随即改编为桐南独立团。 
5月28日,日机6架,轮番轰炸浮山中学,炸毁部分校舍。 
9~10月间,新四军七师地区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何伟,在水圩召开党的负责人会议,宣布撤销中共桐庐潜怀中心县委,成立中共桐庐无县委。 
11月,国民党调集桐庐无3县土顽和桂系一七六师二五八团,进攻桐东(陈瑶湖)抗日根 
据地,新四军第七师五十五团寡不敌众,撤到无为银屏山。 
12月,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来到桐城,指挥国民党军清剿中共桐庐无县委根据地水圩、青山的抗日军民。 
民国31年(1942年) 
2月,新四军七师五十八团派出部分兵力到桐东恢复游击区,建立中共桐东办事处。 
6月,国民党桂系纠结桐城县地方武装,向中共桐庐无地区进行“清剿”。12月,中共桐庐无县委改为桐庐县委,书记为何志远,县委机关设在陈瑶湖水圩。 
是年,日伪军在汤沟镇成立汪伪桐城县政府,辖汤沟区、枞阳区,隶属伪安徽省安庆办事处。 
民国32年(1943年) 
2月,新四军七师成立沿江支队,林维先任司令员;中共沿江地委也同时成立,林维先兼任 书记,下辖桐庐县委、桐怀潜县委、湖滨县委。 
4月,中共桐庐县委收编刘东雄部为桐庐游击大队,刘东雄任大队长。8月刘东雄图变,该大队被县委缴械遣散。 
5月,桐城县国民政府在县域划设孔城、老梅、义津3行署,另设桐东办事处、桐怀潜联合区。 
7月,新四军沿江支队,以6个连兵力两次攻打孙家畈国民党驻军,缴枪200余支。 
23日,新四军某部抗日游击队人员陈介然、陈新启、方根发、方士训、陈铭梧(女)、陈润梧(女)、唐达洋、唐善宝等8人在陈家大院(今白湖乡)被国民党桐东办事处捕获,先后在浮山和小李庄英勇就义。 
8~9月间,中共沿江地委在陈瑶湖设粮食局、公安科。是年,“沿江支队”奉命扩大武装,组建成“沿江团”。
民国33年(1944年) 
1月,国民党军队分三路“清剿”中共桐东陈瑶湖抗日根据地和中共桐南区、桐东区,其中桐南区遭受极大破坏。中共桐东区委改为桐东工委,属新建的桐贵青县委,并重建桐南区委。 
2月,中共桐庐县委改为湖滨县委,书记胡长耕,活动于陈瑶湖周围。中共桐南区委在枞阳羹脍赛鱼湖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布置反扫荡任务,但消息走漏,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周月庠、王庶在突围中牺牲。 
3月18日,汤沟日伪军300余人,分3路进攻老湾附近的二里半,进行了烧杀,使该村变成无人村。 
5月,国民党一七六师纠集刘东雄部共700余人“扫荡”桐南,中共桐南区委及其游击队避实击虚,粉碎了国民党的“扫荡”。 
8月,中共沿江地委决定将桐东区委划归贵东,桐南中心区委划归贵西,并撤销湖滨县委。 
民国34年(1945年) 
3月4日,日机1架在吴家桥坠毁,机上12名日军(包括大佐1名)全部毙命。 
8月,活动在枞阳境内的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游击武装随新四军向北转移。 
10月,国民党一七六师五二八团营长石硪受命接受枞阳日军投降,县自卫中队长徐超受命接受幕旗山日军小伍长山本投降,安徽省保安第四团受命接受汤沟日军投降。 
是年,私立鹞石初级中学开办,校长周伯眉。 
民国35年(1946年) 
春,中共领导的皖西大队派黄抑强率一支游击队活动于钱桥、义津、麒麟、孔城、罗河一带。 
秋,私立四毅初级中学在枞阳镇开办,校长张宴卿;私立高甸初级中学在高甸筹建,校长吴述伯;私立宏实初级职业学校建立。 
12月8日,安徽籍的国民党政要人员许世英、柏文蔚、吴忠信、刘和鼎、梅嶙高等倡议垦殖陈瑶湖流域,在桐城东乡成立了普济圩垦殖社,规划开发农田28万亩,至新中国建立时止,完成了圩堤工程。 
民国36年(1947年) 
3月,中共桐庐工委成立,隶属皖西工委领导,书记余平。 
9月5日,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桐城县获第一次解放,国民政府县长游铨及政府官员、地方武装1000余人窜到枞阳镇。 
8月,中共皖西工委第二地委,派马力率40余名干部到达恫庐边境戴家店、张家店,建立桐庐办事处。 
10月23日,国民党海军驻大通联光号、海防号军舰炮击老洲头,配合青年军一个营进攻县境解放区。 
11月初,桐城县国民政府从枞阳撤回县城,随即成立“县戡乱委员会”,下设7个联防区。 
12月,中共桐庐县委、桐庐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县委书记马力、县长程继贤。 
是年,经国民党安徽省航管部门批准,撤扫帚沟和新开沟两地小轮码头,设大砥碚小轮码头。 
中共先后建立了县武装工作队、桐庐县基干团等军事组织。 
民国37年(1948年) 
元月,桐庐县独立团成立,活动于枞阳、庐江县部分地区。 
5月12日,中共桐庐县独立团夜袭小李庄国民党枞阳区联防办事处驻地,未克。 
9月,桐城县国民政府改编自卫队、警备队和区联防队,成立桐城县第一自卫团、第二自卫团。第二自卫团团长刘东雄,下辖3个营,驻防东南乡。 
秋,国民党军以五六个团的兵力向桐庐地区发动大规模“清剿”,号曰“五县大围剿”。 
10月,中共皖西二分区地委沿江办事处,改为桐怀县人民民主政府,由王进臣、何东初负责,并成立桐怀武工队。11月15日,中共皖西区党委决定撤销桐怀县人民民主政府。 
1O月,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饶守坤与所属第七支队、第九支队进入桐庐地区,并成立了陈瑶湖区工委。 
12月,独立团调离,桐庐县大队同时成立,大队长周暮樵。 
是年,水灾严重,东南乡圩区尽成泽国。 
民国38年(1949年1——9月) 
1月29日,钱桥、义津一带解放,国民党桐城县第二自卫团退却到方家杨庄。 
2月1日,第二自卫团第一营营长徐超率部起义。 
2月18日,中共皖西第二地委决定,撤销老桐庐县,归还桐城、庐江、无为3县旧制,并划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成立桐庐县,下辖枞阳、汤沟、钱桥、义津、白云、破罡、陈湖7个区,县委书记马数鸣、县长周暮樵。 
3月30日,解放军攻占幕旗山,共消灭国民党五十五军1个工兵连、2个机枪排以及刘东雄部共500余人。 
3月31日,枞阳镇解放,在陈家祠堂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 
4月2日,第二自卫团第二营营长钱五奎率部起义,江中3个洲(铁板、铜板、玉板)解放,至此桐庐县全境解放。 
4月19日,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六团便衣队窜逃枞阳镇五里保,打死居民2人,烧毁民房317间,并埋设地雷,炸死群众7人。 
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是日夜,在陈家洲对面江中,缴获国民党军舰1艘。 
4月23日,县境解放军全部渡过长江。在渡江战役中,全县抢修公路89公里,建桥梁50余座,收集船只1922艘,供应军粮270余万公斤、军鞋54600余双,出动民工18000人;牺牲船工25人,伤37人,毁船26艘。 
5月,桐庐县人民民主政府在会宫召开扩大会议,总结支前情况,处理善后事宜,布置今后工作。 
6月,县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后,全县民工完成土方23万立方米。 
6月24日,桐城、桐庐两县在枞阳镇召开追悼渡江阵亡将士和船工大会。 
7月,县委扩大会议在县人民民主政府临时驻地项镇铺召开,布置生产救灾工作,同时发放救灾粮250万公斤。 
9月16日,安庆专署发出通令:从7月16日起,各县、区、乡政权机关名称一律改称“××县、××区、××乡人民政府”。县政府正式启用皖北行署制发的“桐庐县人民政府印”。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网   编辑:07
相关信息
○ 精准扶智斩穷根 成才出彩辟新路○ 一座久负盛名的古老村落○ 陕西平利正阳镇:消暑休闲的好去处○ 繁峙县委书记孔保宝在光裕堡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库布其治沙模式适合全球推广○ 盐津水田新区被征地拆迁群众技能培训圆满完成○ 老关镇:镭蒙(宁波)股份有限公司超亿元生产项目入驻湘东标准厂房○ 做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绿富同兴画卷在沙海中铺展——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纪实○ 探访安徽金寨返乡创业扶贫者:为父老乡亲的美好生活努力○ 中俄携手打造信用“高地”——第二届中俄信用合作发展论坛在绥芬河市举办○ 【脱贫攻坚在行动】贵州“花茂”忆乡愁:村民开起农家乐 红色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群英领翔 聚贤引才○ 提高站位,集中精力办好兰洽会—第二十四届兰洽会组委会工作会议召开○ 南昌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张湘赣一行赴莲花县开展帮扶对接活动○ 想当村官吗?听听大学生们怎么说(三)○ 2018灞桥葡萄采摘旅游季暨灞桥葡萄推介会成功举办○ 印度亚穆纳河水位上涨 新德里市政府转移周边居民○ 脱贫“天路”○ 吾屯寺○ 活跃在中国最高乡的投递员○ 董旭斌到筱村镇开展“大抓落实督查月”活动○ 副市长王海峰来民乐县调研戈壁农业及高原夏菜产业发展情况○ 澄迈金江青年杜英返乡创业 投资数百万建莲花庄园○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严划红线 啃下“硬骨头”○ 湖北宣恩:易地搬迁安置点摆起“合拢宴”○ 崇仁县纪念建党97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文学作品展启动仪式在县文化馆举行○ 黑山县召开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动员大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健委官网   公安部   国家监委举报网站   在线翻译   搜狗   百度   360搜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长城网   国家工信部   邯郸同城信息网   深圳同城信息网   沧州同城信息网   南京同城信息网   上海同城信息网   天津同城信息网   保定同城信息网   华夏回收网   会议小哥会场预订平台   酒店温泉度假网   邢台同城信息网   石家庄同城信息网   新华联丽景温泉酒店   万方苑国际酒店   北京会议酒店   中影大酒店   九华山庄   北京蓝地时尚庄园酒店   万世名流酒店   唐山同城信息网   北京同城信息网   重庆同城信息网   武汉同城信息网  
版权所有2008-2023 © 同城信息网  [http://www.tcxxw.com]   网站备案号:

★致力于打造专业的同城信息资讯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防网络诈骗  百度大联盟绿色认证  网站ICP备案  网络110报警平台